祭程大理(同文)于城西古寺而哭之 其三 (丙戌)
北斗真人返大荒,彭铿史佚来趋跄。
借书不与上天去,天上定有千缥缃(予与公辛王间相借书无虚日)。
天上岂无一尊酒,为我降假僚友旁。
掌故虽徂元气在,仰窥七曜森光芒。
借书不与上天去,天上定有千缥缃(予与公辛王间相借书无虚日)。
天上岂无一尊酒,为我降假僚友旁。
掌故虽徂元气在,仰窥七曜森光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城西古寺为朋友程大理(同文)举行的祭奠仪式上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分析:
1. 北斗真人返大荒:这里的“北斗真人”可以理解为有德行的长者或智者。诗人用“返回大荒”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大荒象征着远去的世界,此处暗含对逝者的追念。
2. 彭铿史佚来趋跄:彭铿和史佚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代表着历史和知识。诗人说他们前来,暗示逝者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历史地位也很重要。
3. 借书不与上天去:这句话表达了对逝者博学多才的赞美。虽然逝者离世,但他借阅的书籍至今还在,依然能为后人提供知识,就像“不与上天去”一样,书籍和知识不会随逝者的离去而消失。
4. 天上定有千缥缃:这里的“缥缃”指的是书籍。诗人认为在天上(象征逝者的世界)一定有很多书籍,意味着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依然保留着丰富的学识。
5. 天上岂无一尊酒:这一句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诗人希望逝者在天上能享受到美酒,也体现了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6. 为我降假僚友旁:诗人希望逝者能降临到人间,陪伴自己和友人,继续交流学术和生活上的感悟。
7. 掌故虽徂元气在:掌故指的是历史掌故,这里诗人认为历史虽然过去了,但精神和元气依然存在。
8. 仰窥七曜森光芒:这里的“七曜”指的是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象征着自然界的光辉。诗人说仰望这些星辰,光辉依旧,表达了对逝者精神和智慧永远闪耀的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逝者的学识、品德和精神,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精神长存的希望。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