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马
房星委地光如虹,渥洼水与银河通。
漫说千金大宛种,争看八尺荥河龙。
乘风一跃临空谷,凤臆龙鬓耳批竹。
紫艳煌煌迥射人,红光赫赫长喷玉。
霜蹄蹴踏蓟门秋,誓与八骏驱仙辀。
不知伯乐竟何在,尽谓驽骀翻见收。
几年伏枥柴门里,空向西风时掉尾。
饥肠谁饲玉山禾,渴喉谩想瑶池水。
由是低头逐蹇驴,不堪憔悴走泥涂。
壮心尚自轻千里,逸气由来凌九区。
天闲十二知何处,明日长鸣籋云去。
一顾当空万马群,金鞍玉勒随龙驭。
漫说千金大宛种,争看八尺荥河龙。
乘风一跃临空谷,凤臆龙鬓耳批竹。
紫艳煌煌迥射人,红光赫赫长喷玉。
霜蹄蹴踏蓟门秋,誓与八骏驱仙辀。
不知伯乐竟何在,尽谓驽骀翻见收。
几年伏枥柴门里,空向西风时掉尾。
饥肠谁饲玉山禾,渴喉谩想瑶池水。
由是低头逐蹇驴,不堪憔悴走泥涂。
壮心尚自轻千里,逸气由来凌九区。
天闲十二知何处,明日长鸣籋云去。
一顾当空万马群,金鞍玉勒随龙驭。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画中的骏马为引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匹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千里马,暗喻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
开篇用"房星""银河"等璀璨意象形容马匹出身不凡,像天降神驹般耀眼。接着用"乘风一跃""红光喷玉"等动态描写,展现骏马英姿勃发的形象,仿佛能踏破秋霜、与传说中的周穆王八骏并驾齐驱。
但转折处笔锋突转:这匹本应属于皇家马厩的良驹,现实中却"伏枥柴门",只能与跛脚毛驴为伍,连饮一口瑶池水都成奢望。这里用"饥肠""渴喉"等生理需求,具象化地表现人才遭遇的困境。
最后部分写出骏马不甘沉沦的傲骨:即便落魄泥途,仍保持着"轻千里""凌九区"的壮志,期待着有朝一日挣脱束缚,在万马群中脱颖而出,追随明主建功立业。结尾"籋云去"的冲天意象,将这种不屈服的精神推向高潮。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三层强烈对比:理想中的神骏形象与现实困顿处境的对比、马匹自身能力与遭遇的对比、最终不屈斗志与压抑环境的对比。这种层层递进的矛盾冲突,既让读者为良驹的遭遇揪心,又被其永不磨灭的斗志感染,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者的处境。诗人借马喻人,道出了千古文人"伯乐难遇"的集体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