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乡风光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溪流、风、花、湖水等自然景色,以及船行的景象。
首句“溪流南北都如箭”,以箭比喻溪流,形象地表达了溪流的急速和笔直。接着“风急争飞万花片”,进一步描绘了风中的花瓣像飞舞的蝴蝶,突出了风的猛烈和春天的生机。
“愁看上埧亘高淳,不使中江走阳羡”,这两句意在形容河流两岸的地理特点。上埧(堤岸)连绵不断,似乎横亘在高淳(地名)上,而中江(指中间的江面)则没有让船只去到阳羡(地名),暗示了河流的蜿蜒曲折和两岸的阻隔。
“沿溪水瘦湖水肥,水影分上征人衣”,这里对比了溪流和湖水的不同特点。溪流的水相对较瘦(水量较小),而湖水则显得丰盈。水面上的倒影使得湖水中的景象更加丰富,仿佛分出了行人的衣衫。
“一帆如龙忽东去,劈浪欲上桃花堤”,最后两句描绘了一艘像龙一样的帆船迅速向东行驶,船行激起的浪花仿佛要跃上桃花堤岸。这句诗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水乡中船只航行的生动场景,以及与自然景色的和谐共存。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水乡的美丽和活力,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