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秋初抵鮀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怃然 其二

沦落天涯气自豪,故山东望海云高。西风一掬哀时泪,流向秋江作怒涛。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站在异乡江边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第一句"沦落天涯气自豪"很有意思,诗人虽然流落他乡,但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带着一股傲气。就像现在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虽然辛苦但依然保持尊严。

第二句"故山东望海云高"是诗人在鮀江边向东眺望,想象着家乡的方向。海天交接处的高高云层,既写出了空间距离的遥远,也暗示着对家乡的思念像云一样高远。

最精彩的是后两句。"西风一掬哀时泪"是说秋风吹落了诗人的眼泪,这个画面特别生动。而"流向秋江作怒涛"更是神来之笔,把个人的悲伤情绪放大成了江上的汹涌波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把孤独、思乡、不甘心等复杂情绪,通过秋风、眼泪、江涛这些具体意象表达出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虽然想家但绝不认输"的矛盾心态,既有柔软的一面,又有硬气的一面,让每个在外漂泊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