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热血澎湃的语言,歌颂了一位名叫张树珊的合肥英雄。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前四句)直接刻画英雄形象。开篇用"飞腾身手"形容张勇烈公矫健的身姿,用"凛凛谁"的反问强调他的非凡气概。接着点明他"成仁取义"的崇高精神——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后两句说他的智谋、勇武和功业最终都化为壮烈牺牲,但后人依然仰望他如天神般的英姿。
第二层(中间三句)转入历史背景。"电掷万流"比喻时局剧变如闪电激流,经过百战的山河依然历历在目。但随后笔锋一转,痛斥当时文人("贱儒")懦弱如砧板上的肉,与英雄形成强烈对比。
第三层(最后一句)抒发感慨。用"健者"(有骨气的人)对英雄的追思作结,"涕盈掬"(捧满手的泪水)这个夸张的意象,生动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深切怀念。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英雄的壮烈与文人的懦弱并置,在歌颂英雄的同时也暗含对时代风气的批判。语言充满力度,像"电掷""扫地尽"等词语都极具画面感,使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最后的情感抒发既真挚又克制,让崇敬之情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