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况吏目归西山
南郡城如铁,西山翠作屏。
六年佐州幕,千里望亲庭。
簿领仍相绊,干戈苦未停。
晓衙冲暗曙,夕骑戴明星。
故里烟尘隔,澄江风浪宁。
赋归花苒苒,送别柳青青。
断港移兰桨,晴沙注玉瓶。
东南烽火后,几处短长亭。
六年佐州幕,千里望亲庭。
簿领仍相绊,干戈苦未停。
晓衙冲暗曙,夕骑戴明星。
故里烟尘隔,澄江风浪宁。
赋归花苒苒,送别柳青青。
断港移兰桨,晴沙注玉瓶。
东南烽火后,几处短长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西山地区任职的小吏(况吏目)即将卸任归乡时的场景,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动荡时局的感慨。
前四句写况吏目在西山任职的艰辛:南郡城墙坚固如铁,西山像一道翠绿的屏风。他在这里做了六年小官,却一直遥望着千里之外的家乡。接下来的四句写他工作的繁忙和时局的动荡:公务缠身,战乱不断,天没亮就要去衙门上班,晚上披星戴月才能回家。
中间四句写家乡和沿途的风景:故乡被战火阻隔,但澄江的风浪已经平息。归乡路上春花烂漫,送别的柳枝青青。最后四句写归途情景:小船划破平静的水面,清澈的江水像玉瓶里的水一样纯净。东南战火过后,不知道还有多少送别的长亭短亭。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官场生活的辛苦与归乡的期盼形成鲜明对照。用"花苒苒"、"柳青青"等明快意象,反衬出"烽火"、"干戈"的沉重,表达了在乱世中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主人公既欣喜又忧虑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