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自公堂后双古柏

玉池双桐近百尺,天台古藤垂万年。
昔从泰岱问封禅,攫拿龙虎盘风烟。
空堂无人老狐入,夜深屋脊鸺鹠泣。
白雁飞归五百年,两行苍翠沾衣湿。
一株藓蚀稍空腔,一株劲直不肯降。
离纚琐碎散璎珞,砚池乱落柏子香。
题名远纪熙宁代,东坡旧友分明在。
耤田手诏保宁军,元畅楼高碧山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历经沧桑的古柏树,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历史联想,展现了时间的厚重感和生命的坚韧。

1. 古柏的形象与生命力
前四句用夸张的比喻("近百尺""垂万年")突出古柏的高大古老,说它们像泰山封禅时的龙虎般盘踞在风烟中,充满威严。后文具体描写两棵柏树不同的生存姿态:一棵被苔藓侵蚀成空腔却依然挺立,另一棵笔直向上毫不屈服,如同两位倔强的老人。

2.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诗中穿插历史元素:提到五百年前的白雁(暗示朝代更替)、北宋熙宁年间的题名、苏东坡的朋友等。这些细节让古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身上凝结着时光的记忆,连树香(柏子香)都带着故事。

3. 生动的环境烘托
用"老狐入""鸺鹠(猫头鹰)泣"营造空堂夜半的幽寂氛围,与苍翠的柏树形成冷暖对比。后段突然转入明亮画面:柏树籽像散落的珠宝,砚池边飘着柏香,元畅楼与青山相对——这些细节让沉重的历史感中透出生活气息。

诗歌的核心魅力
诗人通过"双古柏"这个意象,把自然景物、历史沧桑和人文情怀糅合在一起。两棵树既是具体的自然存在,又是顽强精神的象征,更承载着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有些事物虽然看似沉默(如古柏),却比文字更长久地记录着人间故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