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翁亭为前人作

古厓慕高士,驾车到竹林。
清论正有趣,薄言日西沈。
子今构斯亭,人岂识子心。
子有无弦琴,舍我谁知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竹林深处的生活情趣,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孤独感。

前四句写景叙事:一位仰慕隐士的高人驾车来到竹林,两人谈天说地十分投机,不知不觉太阳都快落山了。"清论"指高雅的谈话,"薄言"是"不知不觉"的意思。这里用日常对话的场景,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闲适自在。

后四句转入抒情:你现在建造了这个亭子,但别人怎能真正理解你的心意呢?你就像陶渊明那样藏着无弦琴(象征高雅但无人理解的志趣),除了我,还有谁能懂你的心声?"无弦琴"的典故用得巧妙,既点出隐士的高洁,又暗含知音难求的惆怅。

全诗语言朴素如白话,但通过"竹林""无弦琴"等意象,把隐士的清高和孤独写得生动感人。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就像在说:这世上懂我的人,可能就只有你一个了。这种真挚的情感,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