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九首 其七

常思谢康乐,文章有神力。
是何清风清,凛然似相识。
一种为顽嚚,得作翻经石。
一种为枯槁,得作登山屐。
永嘉为郡后,山水添鲜碧。
何当学羽翰,一去观遗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谢康乐)的敬仰,以及渴望追随其脚步、亲近山水自然的心情。

前四句直接抒发对谢灵运的崇拜:作者常常想起谢灵运,觉得他的文章有神奇力量。谢灵运笔下的清风如此清澈,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凛然的气质,就像遇见故人一样亲切。

中间四句用比喻手法写不同的人生选择:一种是顽固愚钝的人(顽嚚),只能像刻经文的石头般死板;一种是清高淡泊的人(枯槁),却能像谢灵运的登山木屐一样亲近自然。这里通过对比,赞美了谢灵运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后四句写永嘉山水:自从谢灵运在此做官后,这里的山水都变得更加鲜亮青翠。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愿望:真想长出翅膀(羽翰),飞去追寻谢灵运当年的足迹。

全诗通过赞美谢灵运的文学成就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山水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文人相惜——读着前人描写山水的文字,就仿佛能触摸到当年的清风,产生亲自去走一走的冲动。这种通过文字与古人神交、通过足迹与往圣共鸣的情感,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追求。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