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吴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首联"路入吴江眼倍明"用夸张手法,写一进入吴江地界,眼前景色突然变得格外明亮,暗示吴江风光之美令人眼前一亮。"长谼雨立万□□"虽然缺字,但能感受到暴雨中峡谷的壮观景象。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仙翁下鹤"暗指得道高人超凡脱俗的生活,"诗老跨鲸"则化用李白骑鲸的传说,赞美那些胸怀壮志的文人。这两个意象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追求。
颈联转入现实场景:夜间行船听着风吹蒲草声,感叹离乡背井的愁绪;秋日山间踏云寻友,又带着几分洒脱。一"嗟"一"趁",将复杂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最富想象力:诗人幻想能剪取半江之水,只为聆听枕边潮声。这个奇特的愿望,既表现了对自然之声的痴迷,也暗含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寒潮"二字更给全诗增添了一丝清冷的意境。
全诗在写景中抒情,用典自然而不晦涩,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普通的旅途见闻变得意蕴深远。特别是最后枕水听潮的想象,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刻画得十分传神。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