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后荒凉又坚韧的边塞景象,充满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前两句写边塞的防御工事——城墙直接依托山势而建,坚固罕见。"云鸿"(高飞的鸿雁)和"塞马"(边塞的战马)形成对比:鸿雁能自由飞越,而战马却像回家一样习惯战场,暗示战争频繁到连动物都习以为常。
中间四句聚焦民生疾苦:农民冒着大雨耕作("陇雨耕时大"),战后人烟稀少("人烟战后微")。最讽刺的是,年年辛苦种出的粮食("禾与黍"),最终却喂肥了入侵者的骆驼——暗指劳动成果被掠夺。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道出深刻现实:坚固的城墙挡不住战乱,百姓的劳作换不来温饱。通过"骆驼肥"这个生动细节,诗人无声控诉着战争对普通人的剥削,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
吴嘉纪
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吴嘉纪诗笺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