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送别一位叫杨亿的学士去福建迎接家人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人物背景:杨亿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官职比当年的欧阳修还高。他在翰林院和史馆都担任要职,说明是个受重用的文化精英。
2. 送别场景:当时正是菊花开放的寒秋时节,诗人想象杨亿乘船南下时,应该能看到早开的梅花。用菊花和梅花点明时节变换,暗示旅途漫长。
3. 情感表达:最后两句很有人情味。诗人说自己虽然头发都白了(蹉跎两鬓霜),但还是忍不住写诗相送,既表达了对杨亿的羡慕(能去接家人),也流露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职场生活和情感世界,既有对同僚事业有成的赞赏,也有对亲情团聚的向往,还有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就像现代人送别升职调任的同事,既为他高兴,又有些不舍。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