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静楼者溉林李亲家年台园中新筑之楼也先既作亭种莲荫以垂柳余名之曰远香兹寄观静楼记文以示虽未得登眺而山川胜槩溉林胸次浩浩已见之矣 其一

风尘冉冉送居诸,为爱烟霞返旧庐。
野水时来侵竹径,閒云偏欲傍松除。
晴看大陆当窗尽,醉俯衡漳入望馀。
危坐不知秋渐老,槿花荣落复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厌倦世俗、回归自然的隐士生活,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超脱淡然的心境。

首联"风尘冉冉送居诸,为爱烟霞返旧庐"用"风尘"比喻世俗纷扰,主人公因向往山水云雾(烟霞)而回到老宅,开篇就点明"逃离城市、回归自然"的主题。

中间两联用四组生动的画面展现田园生活的惬意:
1. "野水时来侵竹径"——野外的溪水漫过竹林小径,展现自然的随性
2. "閒云偏欲傍松除"——悠闲的云朵缠绕松枝,拟人化描写显得云朵也有了情感
3. "晴看大陆当窗尽"——晴日远眺,辽阔原野仿佛在窗前展开
4. "醉俯衡漳入望馀"——醉眼俯瞰衡漳河水,水面泛着夕阳余晖
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水墨画卷。

尾联"危坐不知秋渐老,槿花荣落复何如"最有意境:主人公端坐着沉思,浑然不觉秋天已深,看着木槿花开了又谢,引发对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这里的"槿花"朝开暮落,象征时光易逝,但主人公的态度不是伤感,而是平静接纳。

全诗精髓在于用寻常景物(野水、闲云、槿花)传递出两种境界:一是逃离尘世的轻松愉悦,二是悟透自然规律的豁达心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坐在自家窗前,看云来水去,连秋天来了都没察觉"的闲适状态,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宁静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与自然合一的安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