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路过安山时,想起百年前一位叫宋司空的治水官员,感慨他留下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造福百姓。
前两句"河自安山一派通,百年疏浚宋司空"直接点题:安山这条河道能畅通无阻,全靠百年前宋司空主持的疏浚工程。用"一派通"形容水流顺畅,暗含对治水成效的赞叹。
后两句更生动:当年宋司空穿着蓑衣斗笠实地考察水源的身影,至今仍被当地老人津津乐道。"蓑笠"这个细节特别传神,既点明治水工作的辛苦(要冒雨勘察),又展现官员的亲民形象。而"犹在村翁指顾中"说明百姓永远记得办实事的好官。
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通过"一条河、一件蓑衣、一群老人"这几个具体意象,表达了"为民办事的官员,人民永远铭记"的深刻主题。没有直接赞美,但每个字都在歌颂这种实干精神,这种含蓄的赞美反而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