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西施和东村女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差异的深刻思考。
首先,“一代倾城逐浪花”描绘了西施的美貌和她悲剧性的结局。西施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但她的命运最终像浪花一样消逝,暗示了她的美丽并没有带来幸福的结局。
接着,“吴宫空自忆儿家”进一步展现了西施在吴宫的孤独和无奈。她在吴宫中虽然地位显赫,但内心却空虚,只能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家乡和亲人,表达了她对简单生活的怀念。
然后,“效颦莫笑东村女”提醒人们不要嘲笑那些模仿西施皱眉的东村女。这里的“效颦”指的是东施效颦的典故,东施虽然模仿西施的皱眉,但她的行为并不值得嘲笑,因为她只是在追求自己认为的美。
最后,“头白溪边尚浣纱”描绘了东村女在溪边浣纱的情景,尽管她已经年老,头发花白,但她依然保持着勤劳和朴实的生活态度。这与西施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东村女虽然平凡,但她的生活却更加真实和持久。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西施和东村女的不同命运,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多变,同时也赞美了平凡生活中的坚韧和朴实。它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美丽和虚荣,而应该珍惜和享受当下的生活。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