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百三十五 ①荀何

古称有曾闵,今复见荀何。
惟孝一而已,能行无甚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赞美了孝顺的美德。

前两句通过古今对比来突出主题:古代有曾参和闵子骞(孔子的两位以孝著称的学生),如今又出现了荀何(可能是当时一位以孝闻名的人)。诗人用"复见"二字强调孝顺的品质永远不会过时,每个时代都有孝子典范。

后两句是整首诗的核心观点:孝顺的本质很简单("一而已"),就是真心实意地对待父母,不需要刻意追求高深复杂的形式("无甚高")。这里暗含对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的"作秀式尽孝"的批评,提醒人们孝道贵在真诚而非表面功夫。

全诗像朋友聊天般平易近人,用"古"和"今"、"曾闵"和"荀何"的对照,让读者感受到孝道是跨越时空的永恒美德。最后两句尤其接地气,就像在说:"孝顺没那么复杂,真心对父母好就够了"。这种质朴的智慧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林同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