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潇湘大八景词(洞庭秋月)其二

展平湖、一片玻瓈,何处天围四野。
金风轻捲千波雪,阵阵落晖低亚。
真潇洒。
渐西晶、连天接住东光射。
冰轮上也。
见镜吸空明,练飞霜影,一荡清无罅。
凭槛处,百尺丽谯飞榭。
玉楼闪冉光乍。
清魂摇曳浑无定,灵肉欲随羽化。
君莫诧。
君不见、南来猿鹤悲清夜。
天孤月寡。
叹吹笛王孙,朗吟仙客,倦理云軿驾。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的是洞庭湖秋夜月色的壮美景象,以及人在此情此景中的飘然感受。

上片写湖面与月光交相辉映的奇幻画面。开篇用"平湖像玻璃般展开"的比喻,展现湖面的辽阔平静。接着秋风卷起波浪,夕阳余晖低垂,构成一幅动态的秋湖落日图。"西边晶亮的天光连接着东边的霞光",用光线的交织表现黄昏到月出的过渡。最后月亮升起,湖面如镜子般倒映月光,霜白的月光像白练飞舞,天地间一片澄澈透明。

下片转到人的感受。词人站在高楼赏月,月光突然照亮楼阁,让人产生"灵魂飘荡、肉体仿佛要羽化成仙"的幻觉。但随即用"猿鹤夜啼"的悲凉声音打破这种超然感,提醒现实的孤寂——月亮是孤独的,吹笛的游子、吟诗的仙客也都疲倦了,不再驾车云游。这里暗含了词人对人生漂泊的感慨。

全词最精彩的是对光影的描写:从落日余晖到月光倾泻,从湖面反光到楼阁乍亮,如同放映一组月光降临的镜头。而"灵魂飘荡欲成仙"的体验,与结尾"倦理云軿驾"的落寞形成反差,透露着文人面对永恒自然时,既向往超脱又难以真正解脱的矛盾心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