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宴席上的一道火肉(熏肉或烤肉),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幽默的调侃,展现了美食的诱人和宴饮的乐趣。
首联"竹烟冉冉暗中浮,佳味谁将制法求"写烤肉时竹烟袅袅、香气弥漫的场景,引发人们对这道菜制作方法的好奇。这里用"冉冉"形容烟雾缓缓飘散的样子,画面感很强。
中间两联用了四个有趣的对比:
1. "熊掌不劳重宴客":有了这么美味的火肉,就不需要费劲准备名贵的熊掌来招待客人了。
2. "羊头何用亦封侯":化用"羊头狗肉"的典故,幽默地说既然有这么好吃的肉,羊头这种次等货色就算封侯也不稀罕。
3. "黑臀彷佛逢公子":把烤得焦黑的肉块比作穿着黑裤子的贵族公子,很诙谐。
4. "白蹢分明出婺州":把肉块白色部分比作金华(婺州)火腿的蹄子,说明这肉品质上乘。
尾联"饱后厨人还细聂,一盘红玉荐新刍"写酒足饭饱后,厨师还在精心切肉,新切好的肉片像红玉一样漂亮,配上新鲜蔬菜(新刍)再次呈上。这里的"细聂"指细心切肉,展现了厨师的用心。
全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通过夸张的比喻(把烤肉比作熊掌、贵族、美玉等),既写出了火肉的色香味,又表现了宴饮的欢乐气氛。最有趣的是诗人故意用一些高大上的比喻来形容普通烤肉,这种反差萌让整首诗显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