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言怀

春至草木变,郊园犹掩扉。
兹晨与心会,览物遍芳菲。
桃萼破浅红,时禽悦朝晖。
泉谷暖方融,原田水初肥。
东作兴庶氓,岁功始在兹。
端居适自慰,世事复有期。
终然心所向(朝鲜本作尚),农亩当还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生机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平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开篇两句写春天草木萌发的变化,但诗人却还闭门独居,暗示内心的孤独。随后笔锋一转,写清晨与心灵相遇,看到处处都是花草芬芳的春景。这里"与心会"三字很妙,说明诗人终于打开心扉,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中间六句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日图景:浅红的桃花初绽,鸟儿在晨光中欢唱,山谷冰雪消融,田野积水滋润。这些画面由近及远,动静结合,就像一组春日特写镜头。"东作兴庶氓"指农民开始春耕,点出春天对农事的重要性。

最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说闲居在家本可自得其乐,但想到世事变迁,内心终究向往回归农田生活。结尾"农亩当还归"与开头的"郊园犹掩扉"形成呼应,暗示诗人从孤独到豁达的心路历程。

全诗最动人的是对平凡春景的细腻观察,以及从中领悟到的人生真谛——在喧嚣世事中,保持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但寻常的桃花、鸟鸣、融雪、春水都显得格外清新动人,这种"平淡中见深情"的写法正是其魅力所在。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