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以正正心斋诗卷

镜里灵台本湛然,不知何处得云烟。河源既浊流难洁,竿表先倾影亦偏。

若向静时无隔蔽,不容动处指媸妍。羡君有志窥贤圣,霁月光风共此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正心"为主题,用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前四句用镜子作比喻:人心本像明镜一样清澈(灵台指心灵),但被欲望的云烟遮蔽了;就像黄河源头浑浊下游自然不清,标杆歪了影子必然不正。说明内心一旦被污染,外在行为就会走样。

后四句提出解决方法:要在静心时清除杂念(隔蔽指障碍),不让偏见影响判断(媸妍指美丑)。最后称赞朋友追求圣贤境界,像雨过天晴的明月清风般通透,与自己志同道合。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镜子-云烟""河源-浊流""标杆-歪影"三组日常比喻,把抽象的道德观具象化
2. "静时无隔蔽"强调自省的重要性,类似现代心理学说的"元认知"
3. 结尾"霁月光风"的意象清新自然,把道德修养比作明朗天气,毫无说教感

本质上是在说:保持初心就像擦亮镜子,内心纯净了,言行自然端正。这种修身理念在今天依然适用——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其实就是诗中"灵台湛然"的现代版。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