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华美精致的金色鸂鶒(一种水鸟)饰品,通过生动的对比展现了对自由生命的感慨。
前两句写活着的鸂鶒:它们有着翠绿的羽毛和红色的胸脯,色彩鲜艳得像刻在云彩上一样。成双成对在水面飞翔时,连白鸥群都显得黯然失色。这里用"常笑"二字,把鸟儿自由嬉戏的快乐写得活灵活现。
后两句笔锋一转:谁能想到这样灵动的鸟儿,如今变成了黄金雕刻的工艺品(彫金质)。虽然用名贵沉香木衬托着,十里外都能闻到香气,但终究失去了鲜活的生命。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接说惋惜,但通过"谁怜"的反问,透露出对美丽生命被禁锢的淡淡哀伤。
全诗最妙的是用对比手法:前段写动态的生命之美,后段写静态的工艺之美,在华丽描写中暗藏对自由的向往。就像我们看到博物馆里精美的动物标本时,既赞叹工艺精巧,又会为它们不能再飞翔而心生感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