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琴

弹来古调夕阳边,一树无情噪暮蝉。
伫月饱餐三径露,哦松细咽半空烟。
残声曳去聆馀韵,急响停时讶断弦。
吟罢碧云春欲暝,绿阴眠稳晚风前(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蝉琴》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的宁静画面,通过蝉鸣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弹来古调夕阳边”用“古调”形容蝉鸣,仿佛这声音是古老的乐章,在夕阳的余晖中回荡。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悠远的历史感,仿佛蝉鸣穿越了时间,与古老的岁月相连。

“一树无情噪暮蝉”则点明了蝉鸣的频繁和嘈杂,但“无情”二字又暗示了蝉鸣本身并不带任何情感,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种描写让人意识到,蝉鸣虽然喧闹,但它是自然的声音,是夏日的一部分,无需被赋予过多的情感。

“伫月饱餐三径露,哦松细咽半空烟”这两句描绘了蝉在月光下吸食露水的情景,以及它在松树间轻轻鸣叫的样子。这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看见蝉在月光下的身影,感受到它在松树间的轻盈和自由。

“残声曳去聆馀韵,急响停时讶断弦”这两句则表达了蝉鸣的起伏变化。蝉鸣有时会逐渐减弱,像是拉长的琴音,让人回味;有时又突然停止,仿佛琴弦断裂,让人感到意外。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仿佛它在演奏一曲复杂的乐章。

最后两句“吟罢碧云春欲暝,绿阴眠稳晚风前”描绘了诗人吟诵完这首诗后,天色渐暗,绿荫下的蝉在晚风中安详地休息。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详,仿佛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与自然融为一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蝉鸣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它让读者在蝉鸣中感受到自然的韵律和生活的美好,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夏日傍晚,与诗人一同聆听蝉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