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韦大夫之晋

悽怆郇瑕色(一作邑,一作地),差池弱冠年。
丈(一作大,一作士)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
台阁黄图里,簪裾紫盖边。
尊荣真不忝,端雅独翛然。
贡喜音容间,冯招⑴病疾缠。
南过骇仓卒,北思悄联绵。
鵩鸟长沙讳,犀牛蜀郡怜。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汉道中兴盛,韦经亚相传。
冲融标世业,磊落映时贤。
城府深朱夏,江湖眇霁天。
绮楼关(一作高)树顶,飞旐汎堂前。
帟(音亦)幕疑(一作旋)风燕,笳箫急暮蝉。
兴残虚白室,迹断孝廉船。
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
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谁寄方隅理,朝难将帅权。
春秋褒贬例,名器重双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悼念好友韦之晋而作,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核心情感:
诗中贯穿了两种交织的情绪——对逝者的深切哀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杜甫用"悽怆""恸哭""涕泪"等直白的词汇,毫不掩饰自己的悲伤,就像普通人失去挚友时一样痛哭流涕。

人物刻画:
杜甫笔下的韦之晋形象立体:
1. 德才兼备:用"尊荣真不忝"夸他名副其实的尊贵,用"文律早周旋"说他才学出众
2. 风骨不凡:"端雅独翛然"描绘他端庄潇洒的独特气质
3. 仕途成就:通过"台阁黄图里"等句,展现他在朝堂的重要地位

艺术手法:
- 对比强烈:将韦之晋生前的辉煌("汉道中兴盛")与突然离世("南过骇仓卒")对比,突出命运无常
- 意象生动:用"鵩鸟"(不祥之鸟)、"素车"(丧车)等意象渲染悲凉氛围
- 细节感人:"童孺交游尽"通过写孩童们还记得逝者,侧面烘托韦之晋的平易近人

现实关怀:
后八句跳出个人哀思,转为对时代的思考:
- 担忧国家缺乏良将("谁寄方隅理")
- 讽刺官场名器滥用("名器重双全")
- 体现杜甫始终心系天下的胸怀

语言特色:
全诗就像杜甫在和读者拉家常:
- 用"老来多涕泪"这样的大白话直抒胸臆
- 典故如"孝廉船"都选用常见故事
- 比喻通俗,如把葬礼上的幡旗比作飞鸟("飞旐汎堂前")

现代启示:
这首诗教会我们:
1. 真挚的情感不需要华丽辞藻,像"情在强诗篇"这样笨拙的表达反而更动人
2. 纪念逝者最好的方式,是记住他美好的品质(诗中反复强调韦之晋的"端雅")
3. 即使悲痛中也要保持对社会的关怀(结尾的政治感慨)

杜甫用最朴素的语言成就了最打动人心的悼亡诗,就像现代人在追悼会上含泪讲述逝者生前的点点滴滴,这种真实的力量跨越千年依然鲜活。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