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送别朋友董先生调任南京时写的,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期许。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身份与赞誉
前两句说董先生原本在礼部(秩宗)担任清闲的官职(元僚),但作为学士在朝廷中很有声望(声华重本朝)。这里既点明朋友的身份,也暗含对他能力的肯定。
2. 离别场景
"辍讲暂违"说朋友暂停了给太子讲课的工作(东殿直),"移家听潮"生动描绘他带着家眷沿江而下赴任的画面。西风中的北京柳条(燕市柳)和想象中的南京春景(金陵物色)形成对比,一冷一暖,既写实又寄托牵挂。
3. 深情叮嘱
最后两句是重点:表面劝朋友"别因为官闲就懒得上书建言",实则用"左垣(朝廷)踪迹未远"暗示:虽然你调去南京,但仍在权力中心附近,要继续保持影响力。这种委婉的勉励,展现了明代官员间特有的含蓄关怀。
全诗妙在把公务调动写得如旅行般诗意(听潮、赏柳),又将政治期待藏在风景描写中,既有文人雅趣,又透露出官场人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