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蟠蜗角小,地接犬牙深。
雨暗蛟龙出,天晴鹳鹤回。
江路篁犹箨,山田稻始苗。
黄归幽径犊,青聚古祠鸦。
洒竹鸣宫女,持弓泣野臣。
雨蒸归日路,云合去时山。
衡庐树入青天尽,章贡波翻白日来。
中天日月回金阙,南极星辰绕玉衡。
交龙拥日明丹扆,飞凤随云绕画车。
载笔旧登天禄阁,将书还到大明宫。
百粤云山连楚大,六朝烟树入隋荒。
焚香凤阁春开宴,鸣玉龙池午散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与人文画卷,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不同场景下的独特韵味。

开篇用"蜗角""犬牙"形容国土虽小却地势交错,暗示自然与疆域的微妙关系。雨后蛟龙出没、晴空鹳鹤盘旋的对比,凸显天气变化带来的动态美。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乡野:江边竹林新笋初生,山间稻田嫩苗初长,小牛缓步归家,乌鸦聚集古祠,这些日常画面充满田园生机。

诗中巧妙运用色彩对比,"黄归""青聚"形成视觉冲击,而"宫女弄竹""野臣泣弓"则通过声音细节暗示宫廷与民间的不同生活。后半部分气象渐阔:归途雨雾蒸腾,远山云霞聚合,参天树木直插云霄,江河波涛映照日光,展现壮丽的自然景观。

结尾转向人文气象,用"金阙""玉衡"描绘宫廷的庄严,以"飞凤随云""画车"展现皇家仪仗的华美。最后通过"天禄阁""大明宫"等历史建筑,以及"百粤云山""六朝烟树"的时空跨越,将个人经历与历史长河相连,在焚香鸣玉的宫廷日常中,透露出对历史兴衰的淡淡感怀。

全诗犹如一组精心构图的画卷,从小处着笔,渐次展开,最终形成微观与宏观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诗人善于捕捉瞬间的声色光影,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融为一体,在平实的描写中蕴含着对天地万物的深刻体悟。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