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彭幸庵(名泽)尚书致仕其二

忆昔西征歌采薇,雪山万里驻骖騑。
总戎全蜀风云阵,纪绩成周日月旂。
诸葛蔓菁遗壁垒,陶潜松菊旧柴扉。
前贤出处真相似,雅志如公两不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退休官员彭泽(号幸庵)的送别诗,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如下:

1. 上战场与守边疆的回忆
前四句像在放电影:
- 开头用"采薇"典故(古代军歌),带出彭泽当年万里远征、驻扎雪山的壮举。
- 后两句更具体:他在四川统领军队像布风云战阵,立下的功绩堪比周朝开国元勋("日月旗"象征大功业)。

2. 用两位历史名人作比
五六句是巧妙双关:
- 提到诸葛亮在蜀地种蔓菁(一种菜)的旧事,暗指彭泽在四川的治军遗迹。
- 又用陶渊明"松菊柴扉"的隐居形象,预言彭泽退休后的田园生活。

3. 退休生活的祝福
最后两句画龙点睛:
- 说彭泽和诸葛亮、陶渊明一样,既能建功立业又能潇洒归隐,人生理想都实现了。
- "两不违"三个字既是赞美他事业圆满,也是祝贺他退休得偿所愿。

全诗亮点
- 不直接写离别伤感,而是用历史典故串起彭泽的军旅生涯和退休生活。
- 把严肃的军功和淡泊的隐居自然衔接,展现古代官员"功成身退"的理想状态。
- 对退休同事的祝福很高级:不说"好好休息",而是说"你和诸葛亮陶渊明一样圆满"。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