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

扁舟夹港下,漕渠溢春水。
水边两翁仲,阅人亦多矣。
其中郁佳城,寂寞向千祀。
冈峦失故态,草木罹新燬。
缅想窀穸初,鸣笳汎清汜。
送车数千两,夹道陈簠簋。
岁月迅不留,嗟嗟遽如此。
因知人间世,变化倏忽耳。
金箱贮茂陵,籧篨槃石子。
贵贱虽不侔,腐坏略相似。
踟蹰复踟蹰,蒙庄信达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舟行水上的画面,通过沿途所见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开篇描写小船在春水泛滥的河道中穿行,岸边立着两座古老的石像(翁仲),它们见证了无数过客。随后诗人看到一座被草木掩映的古墓,联想到墓主下葬时的盛大场面——当年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如今却只剩荒凉。

诗人由此感叹时光飞逝,世事无常。他用两个对比鲜明的例子说明:无论是汉武帝(茂陵)的黄金陪葬箱,还是穷人的草席裹尸,最终都逃不过腐朽的命运。这种对生命平等的洞察,体现了庄子"齐物论"的思想。

全诗以"踟蹰"(徘徊)作结,既是对景色的流连,更是对人生真谛的思索。通过水路见闻,诗人用质朴的语言告诉我们:荣华富贵终将湮灭,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清醒认知,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