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生八九子

乌生八九子,营巢高树颠。
得食不充腹,置之咽嗉间。
八九子争向,乌力不能任诸雏。
毛羽剥落,皮骨憔悴尾毕逋。
八九子,翼以肥,各自东西飞。
光乌夜悲,啼血继之。
八九子,争食喧野田,谁来念乌饥。
乌且死,愿天莫生乌,但生枭与鸱。
陛下仁圣,海宇咸庆,乌不返哺莫知故。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乌鸦哺育幼鸟的故事,暗喻人间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悲凉。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养育的艰辛(前六句)
老乌鸦在高树上筑巢,生了八九只小乌鸦。它辛苦觅食却舍不得自己吃饱,总把食物存在嗉囊里带回家。小乌鸦们张着嘴争抢食物,老乌鸦精疲力竭,羽毛脱落骨瘦如柴,连尾巴都秃了。这里用乌鸦的惨状,生动展现了父母为孩子耗尽心血的模样。

2. 离巢的冷漠(中间六句)
小乌鸦们翅膀长硬后,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夜里老乌鸦独自悲鸣,甚至哭出血来。而那些长大的小乌鸦只顾在田野里抢食,完全忘了老乌鸦还在挨饿。这个对比强烈讽刺了现实中子女成年后对父母的冷漠。

3. 绝望的控诉(最后五句)
濒死的老乌鸦发出震撼人心的诅咒:宁愿世上不再有乌鸦,只留下恶鸟(枭鸱)。最后两句突然转向现实,说皇帝治下天下太平,可乌鸦不能反哺的现象却无人过问。这里用乌鸦的悲剧,暗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全诗妙在:
- 用动物故事影射人性,比直接说教更打动人
- "啼血"的细节描写极具画面感
- 结尾的转折把自然现象提升到社会批判层面
- "愿天莫生乌"的极端表达,凸显出父母心寒到极点的悲愤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养育之恩与反哺之责"的警示诗,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