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行并赠蔡弋鸿(一九四八年)
楚尾吴头一水通,碧天无际波溶溶。
直从夏口解维下,与子同唱大江东。
诗魂苦被俗客扰,调剂喜与小姑逢。
诗思复恐走入邪,彭泽特为礼陶公。
陶公久矣赋归去,悠然徒想南山容。
王勃宿处马当在,我亦欲借一帆通。
幻想入玄得句奇,抵掌欢笑座生风。
舟人为之共瞩目,幽壑为之惊潜龙。
此乐不足外人道,唯子泄泄我融融。
叹我浮生四十载,一筹莫展悲途穷。
壮心未老骐骥老,冀群不空伯乐空。
长卿宦游久不遂,此行一如过临邛。
漫漫云月三千里,北飞求侣一孤鸿。
怀古钦风江南北,思潮起伏澎湃中。
采石矶头夜轮渡,恐惊诗伯低吟蛩。
舟泊金陵春已暮,莺花依旧六朝红。
长江水长路嫌短,行到临歧兴未穷。
依依与子期后会,记取青青江上峰。
直从夏口解维下,与子同唱大江东。
诗魂苦被俗客扰,调剂喜与小姑逢。
诗思复恐走入邪,彭泽特为礼陶公。
陶公久矣赋归去,悠然徒想南山容。
王勃宿处马当在,我亦欲借一帆通。
幻想入玄得句奇,抵掌欢笑座生风。
舟人为之共瞩目,幽壑为之惊潜龙。
此乐不足外人道,唯子泄泄我融融。
叹我浮生四十载,一筹莫展悲途穷。
壮心未老骐骥老,冀群不空伯乐空。
长卿宦游久不遂,此行一如过临邛。
漫漫云月三千里,北飞求侣一孤鸿。
怀古钦风江南北,思潮起伏澎湃中。
采石矶头夜轮渡,恐惊诗伯低吟蛩。
舟泊金陵春已暮,莺花依旧六朝红。
长江水长路嫌短,行到临歧兴未穷。
依依与子期后会,记取青青江上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1948年乘船沿长江旅行时写给友人蔡弋鸿的,全诗用豪放又略带感伤的笔调,记录了长江壮景与人生感慨。
开篇用"楚尾吴头"点明长江连接楚吴两地的宏大气势,碧波连天的画面中,作者与友人同船高歌,展现出洒脱豪情。但随即笔锋一转,提到写诗时总被俗事干扰,直到遇见"小姑"(可能指长江中的小孤山)才找回灵感,又怕诗思跑偏,于是学习陶渊明返璞归真的态度。这里用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暗示自己向往超脱的生活。
中间部分充满奇幻想象:幻想借得神风快船像王勃那样文思泉涌,夸张地说笑声惊动了水底蛟龙。但欢乐之余突然感慨——四十岁仍一事无成,像匹老马空有壮志,像司马相如漂泊半生。这里用"伯乐相马"和"司马相如临邛遇知音"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
后段写夜渡采石矶、暮春抵南京的场景。六朝古都的繁华依旧,反衬出人生短暂的惆怅。结尾最动人:长江再长也觉得路短,因为与友人即将分别。约定重逢时以"江上青山"为记,这个意象既具体又深情,把离别情绪化作永恒的山水见证。
全诗就像一部航拍镜头:先展现长江的浩瀚,再聚焦船中笑谈,突然切到人生特写,最后拉远成青山送别的长镜头。把壮丽河山、知交情谊、中年感慨完美融合,既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又有"相见时难"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