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看到一块古匾时的感慨,用简单对比的手法,把历史和当下联系起来。
前两句用时间对比:当年王羲之在春天快结束时办兰亭聚会(修禊),如今作者在年底寒冬看到这块匾(兴庠指学校,这里可能指匾额所在处)。通过"春残"和"岁阑"两个时间点的对照,暗示古今虽隔,风雅相通。
后两句用人物对比:偶然遇见王羲之后人(闻孙)保存的旧物,让他想起历史故事。最后一句是关键——元朝的年号"至元"和东晋的"永和"(王羲之生活的年代)虽然相隔千年,但文人的情怀是相似的。就像我们今天看到古人字画也会感动一样,作者想说:好的文化传统永远值得珍视。
全诗就像一条时光隧道,通过一块匾额把不同朝代的人连接起来,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可以超越时代。语言干净利落,没有堆砌典故,普通人也能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