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湾埠
蚤岁游江湖,倏匆逾半百。
偶遂花溪隐,山水环我宅。
教儿业诗书,课仆勤稼穑。
投閒未三载,又作远行客。
系舟桐湾埠,衣袂带晚色。
风吹野烧红,月照滩水白。
舟中二三友,相对诉胸臆。
夜长不能眠,拥被情默默。
偶遂花溪隐,山水环我宅。
教儿业诗书,课仆勤稼穑。
投閒未三载,又作远行客。
系舟桐湾埠,衣袂带晚色。
风吹野烧红,月照滩水白。
舟中二三友,相对诉胸臆。
夜长不能眠,拥被情默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漂泊半生的普通人,在短暂安定后再次启程的复杂心情。
前半部分像在唠家常:诗人说自己年轻时闯荡江湖,一晃眼就过了五十岁。好不容易在花溪安家,有山有水,教孩子读书,督促仆人种地。可清闲日子没过满三年,又要出门远行。这种"刚踏实又要出发"的对比,特别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就像我们刚适应一个城市的生活,却因工作又要搬家。
后半段画面感极强:傍晚停船在桐湾码头,衣袖沾着暮色。野火被风吹得通红,月光把滩涂照得雪白。几个朋友在船里谈心,夜里睡不着裹着被子发呆。这里用"野火红"和"月光白"的强烈色彩对比,把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具象化了。最后"拥被情默默"五个字,把那种想说又说不出的惆怅,表现得特别真实。
全诗妙在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静地记录生活片段:安家的喜悦、离家的无奈、旅途的孤寂。这种真实感让读者自然代入:我们谁不是在"刚安定又要出发"的矛盾中,带着对家的牵挂继续前行呢?诗人把这种人生常态写得既朴素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