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逸民六首 其四
圣门三千徒,一一皆佳士。
时君问其贤,独属屡空子。
仰钻及瞻忽,骎骎殊未止。
惜哉天丧予,一恸回也死。
游目秦汉间,举世难与比。
孰知千载下,乃有牛医嗣。
汪汪千顷陂,渺漫无涯涘。
不见鄙吝生,德馨照青史。
时君问其贤,独属屡空子。
仰钻及瞻忽,骎骎殊未止。
惜哉天丧予,一恸回也死。
游目秦汉间,举世难与比。
孰知千载下,乃有牛医嗣。
汪汪千顷陂,渺漫无涯涘。
不见鄙吝生,德馨照青史。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贤士,表达了对真正德行之人的赞美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
前八句讲孔子门下弟子众多,但最受孔子器重的却是生活清贫的颜回("屡空子")。颜回勤奋好学,不断追求进步,可惜英年早逝,让孔子悲痛欲绝。这里用颜回的例子说明真正的贤德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内在修养。
中间四句笔锋一转,说秦汉以来就很少见到颜回这样的贤人了。但谁能想到千年之后,又出现了一位出身卑微("牛医嗣"指东汉名士黄宪,其父是牛医)却德行高尚的人。
最后四句用"千顷陂"(广阔的池塘)比喻黄宪宽广的胸襟,说他消除了人们的庸俗之气,其美德永载史册。整首诗通过颜回和黄宪的例子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要看品德而非出身,真正的贤者能超越时代局限,永远值得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