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致政范镇郎中

分携常忆禁门东,四见光阴换岁筒。
白玉堂吉辞旧相,青城山里访仙翁。
当时大本从忠谏,此日长年益道风。
应惜西湖犹未到,近来同赏有三公(自注:谓赵少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写给退休官员范镇的,主题是怀念友情、感慨时光和赞美隐逸生活。

前四句回忆过去:
1. 诗人和范镇曾在皇宫东门分别,四年时光匆匆流逝。"岁筒"指古人记录岁月的竹简,这里比喻时间流逝。
2. 范镇离开宰相的高位(白玉堂代指高级官署),选择到青城山寻访仙人般的隐逸生活。

中间四句赞美品格:
3. 称赞范镇当年在朝堂上敢于直言进谏(大本指根本原则),如今年老更显道德风范。"长年"既指年龄也暗含修道长寿之意。

结尾四句表达遗憾:
4. 诗人惋惜没能和范镇同游西湖,但提到最近有三位退休高官(包括赵少师)可以一起游玩。这里既表达遗憾,又用"三公"衬托范镇的社会地位。

全诗亮点:
- 用"禁门东""白玉堂"等具体地点唤起对官场生活的回忆
- "青城访仙翁"的比喻生动展现退休生活的闲适
- 通过对比"忠谏"与"道风",展现人物品格成长
- 结尾的西湖遗憾让情感更真实,拉近与读者距离

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把对老友的思念、对时光的感慨、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巧妙融合,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的珍惜,读来亲切自然。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