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归舟

声在秋林半是蝉,况逢沙岸夕阳天。
閒身初谢吟诗债,长路谁分买酒钱。
断梦忽惊千点雨,饥心空望几家烟。
扁舟未遂鸱夷愿,归种苏秦二顷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乘船归乡的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前两句写景:秋日树林里蝉鸣阵阵,夕阳下的沙滩格外醒目。这里用"半是蝉"形容蝉声密集,仿佛占据了半个树林,让读者能感受到秋日的喧嚣与寂寥并存。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诗人说自己刚还完"吟诗债"(可能指完成创作任务),长途跋涉却没钱买酒解愁。这里用"债"字巧妙地把写诗比作欠债,显得幽默又无奈。接着写梦中被雨点惊醒,饿着肚子望着远处炊烟却无法靠近,用"千点雨"和"几家烟"这样具体的数字和景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漂泊之苦。

最后两句用典故表达志向:诗人说自己虽不能像范蠡(鸱夷)那样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但可以像苏秦那样回乡种田。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又暗含壮志未酬的遗憾。

全诗妙在:
1. 用"吟诗债"这样生活化的比喻,让文人雅事变得亲切
2. "千点雨"对"几家烟",数字对数字,具体又工整
3. 结尾用典自然,把不得志的心情写得洒脱不哀怨
4. 从蝉声、夕阳到炊烟,画面感极强,仿佛电影镜头

诗人把旅途的疲惫、生活的窘迫和内心的豁达,都融进了这个秋日归舟的画面里,让人看到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那种苦中作乐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