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牛歌

萧萧墟落暮云寒,坏曲薪歌浃野欢。
何处饭牛归路远,一声辛苦愬漫漫。

现代解析

《夜闻牛歌》描绘了一幅傍晚村落的宁静景象,同时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感慨。

开头“萧萧墟落暮云寒”,描写了黄昏时分,村落里风声萧瑟,暮云低垂,给人一种寒冷孤寂的感觉。这里的“萧萧”和“寒”字,营造出一种凄凉氛围,仿佛整个村子都被笼罩在一种冷清的情绪中。

接着“坏曲薪歌浃野欢”,描述了村民们虽然生活艰苦,但依然在劳作中寻找乐趣。他们唱着简单的歌谣,歌声在田野间回荡,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里“坏曲”和“薪歌”都是指简陋的歌曲,象征着平凡的生活。

然后“何处饭牛归路远”,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牛儿的叫声,不禁想到这些牛儿劳作了一天,归家的路还很长。这里“饭牛”指的是喂牛,暗示了辛苦的劳作,而“归路远”则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漫长的路程。

最后“一声辛苦愬漫漫”,诗人通过牛儿的叫声,感慨生活的辛苦和无尽的漫长。这里的“愬漫漫”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哀叹,仿佛生活中的苦楚绵延不绝。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村落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艰辛生活的同情,也有对坚韧精神的赞美。诗中的意象简洁而富有感染力,让读者在短短几句中感受到生活的复杂情感。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