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蒙王公过问阙展侍且遗减庵二集捧读因寄

王子洲中搴乱流,越人无分赋同舟。
寻来禹穴探前史,载去东陵是故侯。
夜雪几因兴尽返,明珠不惜暗中投。
君家自具名山业,拟报千秋思未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收到一位王公贵族(王子)的问候和赠书后的感慨,字里行间既有对贵族赏识的感激,也有文人清高的自持。

前两句用比喻手法:王子像在湍急河流中驾舟的贵人,而自己(越人)却无缘与他同船共渡。这里暗含身份差距——贵族主动关心平民,但平民不敢高攀。

三四句用大禹治水和秦末隐士的典故:王子像探索大禹遗迹般追寻历史,而自己则是被时代抛弃的隐士。既赞美对方博学,又流露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

五六句最生动:用"夜雪访友""明珠暗投"两个故事,既感谢对方雪夜来访的诚意,又暗示自己像被埋没的明珠。这里的"不惜"二字很妙,既说对方慷慨赠书,也暗指自己的才华值得被珍视。

最后两句是客套话:夸赞王公家族本就有名望,自己读了他的书后更想回报这份知遇之恩。表面恭敬,实则保持着文人傲骨——用"拟报千秋"这种宏大词汇,反而显得疏离。

全诗像一场含蓄的对话:贵族抛来橄榄枝,文人躬身致谢却不肯完全低头。用典自然如聊天,把感激、自矜、疏离都藏在历史故事里,正是古代文人应对权贵的典型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