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端午节前后的场景,但暗含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上阕用端午节常见的粽子、菖蒲酒、续命丝等物品,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氛围。"九子同心粽"既是实写粽子,也暗喻家人团聚;"续命丝"既指端午习俗,也暗示想留住美好时光。这些细节让节日画面跃然纸上。
下阕情绪突然转折。"须知后会浑无据"点明主旨:人生聚散难料。用巫山神女的典故(十二巫峰、峡雨),把现实的离别愁绪升华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特别是"峡雨轻回第四重",用巫山云雨的变幻莫测,比喻人生际遇的不可捉摸。
全词妙在把节日欢聚与人生感慨自然融合,从吃粽子、喝蒲酒这些生活细节,突然转向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最后用缥缈的巫山云雨作结,让普通的节日场景有了悠远的意境,读来既亲切又耐人寻味。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