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莘秘校卷
嵇康昔弹广陵散,商声高与宫声缓。
托名山鬼未传人,古桐纫丝丝不断。
一闻僵卧窃其音,世间虽得能亦罕。
贤明以之知盛衰,愚昧以之为妄诞。
顷年过我在芜城,忽听长拍去欲懒。
凤皇养雏飞未高,鸡鹜成群翅终短。
龙章秀骨苦轻时,继作五弦(宋荦本作言)须款款(以上《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五)。
托名山鬼未传人,古桐纫丝丝不断。
一闻僵卧窃其音,世间虽得能亦罕。
贤明以之知盛衰,愚昧以之为妄诞。
顷年过我在芜城,忽听长拍去欲懒。
凤皇养雏飞未高,鸡鹜成群翅终短。
龙章秀骨苦轻时,继作五弦(宋荦本作言)须款款(以上《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梅尧臣借古琴曲《广陵散》的故事,表达对知音难觅和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全诗用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前四句)用嵇康弹《广陵散》的典故开篇。诗人说这首古曲高亢处如疾风骤雨(商声高),舒缓处如溪水流淌(宫声缓),虽然嵇康托言是山鬼所授没有传人,但琴弦上承载的精神就像连绵不断的丝线,一直在世间延续。这里用"古桐纫丝"的意象,暗喻文化传承的韧性。
第二层(中间六句)转入现实感慨。诗人说自己听到这曲子时激动得"僵卧"(形容听得入神),感叹真正懂艺术的人太少了——聪明人能从中听出时代兴衰,愚昧者却觉得是荒诞之音。这里通过强烈对比,暗讽当时社会缺乏艺术鉴赏力。
第三层(后六句)具体写与黄莘的交往。回忆在芜城相遇时,对方弹奏的悠长曲调让人沉醉忘归。接着用一组比喻:凤凰幼鸟还飞不高(喻人才未成熟),鸡鸭却已成群结队(喻庸才当道);有龙纹般才华的人被轻视,诗人因此劝勉对方:要像调试琴弦那样(五弦),耐心沉淀自己。"款款"二字既是说弹琴要从容,也是说做人要沉得住气。
全诗妙在将音乐鉴赏、人才境遇和人生哲理融为一体。表面写琴曲传承,实则借音乐谈人才成长——真正的艺术和人才都需要时间沉淀,就像古琴需要慢慢调试,不必急于求成。诗中"凤皇养雏""龙章秀骨"等比喻生动贴切,即使不懂典故的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年轻人才的殷切期许。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