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普通人面对他人死亡时的真实心理反应,展现了人性中自保的本能。
诗中"肚里热如火"这个比喻特别生动,不是形容悲伤,而是一种焦灼感——看到别人遭遇不幸时,自己内心产生的强烈不安。后两句更是直接点明:这种难受不是为死者惋惜,而是害怕同样的命运轮到自己头上。
这种心理很真实:我们常会在目睹他人苦难时,下意识联想到自身处境。诗人没有故作高尚,而是诚实记录这种"兔死狐悲"的自然反应,让读者看到人性中未经修饰的一面。这种对人性弱点的坦然呈现,反而让诗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全诗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每个人内心都可能存在的那点自私与恐惧,让人读后不禁会心——原来古人也会产生和我们今天一样的心理活动。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