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六夜大雪投晓霁色恍然鸟语啁啾便有春意感而赋之

黄昏雪打窗,夜雨破幽梦。
晨光逗檐花,霁色晃池冻。
老木惊向荣,好鸟发微哢。
草根露纤芒,虫声试群哄。
空畦土匀酥,侧涧泉流湩。
腊尽杀气衰,春归生理共。
人情自多端,天意皆曲中。
悬知造物公,未厌萌区众。
艰难重时节,俯仰疲迎送。
心闲数造化,骨寒遭鬼弄。
那惊梅柳新,但饱藜藿供。
行须过田家,泥饮空社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腊月大雪后突然放晴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冬春交替时大自然的微妙变化。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雪夜到晴晨(前四句):用"雪打窗""雨破梦"写夜间风雪,天亮后却见屋檐积雪反光、池面冰层闪烁,形成强烈对比。

2. 春意萌动(中间八句):诗人敏锐捕捉到春天来临的迹象——老树发新芽、鸟儿开始鸣叫、草根冒嫩尖、虫子试探性鸣叫、冻土变松软、山涧恢复流水。这些细节都在说:看似严寒的冬天里,生命已在悄悄复苏。

3. 人生感悟(后八句):诗人由自然联想到人生。他认为就像冬天必然过去一样,人生艰难终会好转。虽然现在生活清贫("饱藜藿"指粗茶淡饭),但保持闲适心态,终会等到像春天一样的转机。

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 用"老木惊向荣""虫声试群哄"等拟人写法,让植物昆虫都有了情感
- 通过"草根露纤芒"这类细微观察,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将自然规律与人生哲理自然结合,雪霁天晴暗示困境总会过去

全诗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机,就像诗里写的那些刚冒头的草芽一样,在寒冷中给人希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