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北京"燕山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景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拂晓时分的卢沟桥。
开篇用"茅店寒鸡"的啼鸣点明时间,天刚蒙蒙亮,银河斜挂,星星将落未落。接着描写残月如钩淡淡挂在天边,月光洒在卢沟桥上,桥身倒映水中,宛如两面明镜相映成趣。这里用"半钩"形容残月,"一蝀"指代卢沟桥,比喻十分新颖。
后四句由景及人:桥上的僧人静坐入定,与月夜融为一体;赶路的旅人却对月惊心,暗示着离愁别绪。最后诗人触景生情,想到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想起往事,不禁黯然神伤。括号里的注释说明这是诗人祭扫泰陵的必经之路,更添几分哀思。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月光、古桥、行人融为一体,既有"残月映桥"的静美画面,又暗含"晓行客子"的淡淡愁绪,情景交融。特别是"半钩留照"与"一蝀分波"的对仗,既工整又富有画面感,让读者仿佛亲眼见到那弯残月斜照古桥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