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远离尘嚣的深山古寺,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禅意的向往和现实束缚的无奈。
前四句写寺庙环境:开篇用"宝界香园"形容寺庙如珍宝般纯净,与青翠山色相连。"寒冰""古剑"的意象既写出清晨的凛冽清澈,又暗喻寺庙历经沧桑仍保持光辉。五六句通过"水石""松云"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溪水在怪石间奔流、松枝间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令人忘却尘世的幽静禅境。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自嘲被世俗名利束缚,像被缰绳拴住的马,只能在夕阳中匆匆离去。这个对比凸显了理想中超脱境界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寺院的空灵静谧更反衬出尘世纷扰的无奈。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缓缓展现古寺的静谧美景,最后突然拉远到诗人策马离去的背影,留下悠长余韵。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的普遍人生体验,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同身受。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