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别罗坤

作客乡关远,怀君岁月深。
过江逢管仲,入幕见陈琳。
代北方驰骋,苕南久滞淫。
未悬腰下印,长散橐中金。
入俗饶玄虔,怜予得素心。
乌衣人共访,白下酒同斟。
世已嗤求骏,吾将效展禽。
天低垂去辙,云满未分襟。
龙跳难为友,鸦栖不择林。
丹阳重惜别,相对起沉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场景,语言朴实却充满真情实感。

开头两句"作客乡关远,怀君岁月深"直接点明主题:诗人远离家乡作客他乡,对朋友的思念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深。这里用"岁月深"来形容思念,比简单说"思念很久"更有味道。

接下来四句用历史名人作比:把朋友比作春秋时期的名相管仲(治国能臣)和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文采斐然),暗示朋友才华横溢。但这样的人才却像诗人一样,在北方和南方("代北""苕南")辗转漂泊,怀才不遇,连官印都没能挂上("未悬腰下印"),钱财也散尽了("长散橐中金")。

中间部分描写他们的友谊:虽然生活困顿,但朋友待他真诚("怜予得素心"),他们像东晋名门望族的乌衣子弟一样高雅,在南京(白下)一起饮酒畅谈。这里用"乌衣""白下"的典故,既点明地点,又暗含对高雅情谊的赞美。

然后笔锋一转,说世人都嘲笑他们像买千里马却买到马骨("嗤求骏"的典故),但诗人宁愿像古代贤人展禽(柳下惠)那样保持高洁品格。这里用两个典故形成对比,表达诗人坚守本心的态度。

最后六句写离别场景:天空低垂(暗示心情沉重),乌云密布(烘托离愁),诗人用"龙跳""鸦栖"比喻自己和朋友的不同处境——一个如腾龙难遇知音,一个像乌鸦无处安身。在丹阳道别时,两人相对无言,只有深沉的叹息。结尾的"沉吟"二字,把那种千言万语说不尽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历史典故用得自然贴切,既展现了朋友的高洁品格,又抒发了乱世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苦闷,更把离别时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表达得深沉含蓄。虽然写的是古人离别,但那种真挚友情和人生感慨,今天读来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