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观莲

秘省仙郎别苑东,池开新长芰荷红。
幽芳渺渺三湘外,疏影亭亭一水中。
香湿琼衣迷晓雾,尘消罗袜起秋风。
玉堂归后青藜照,竞拟金莲出上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和观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景,充满了诗意和想象。

首先,诗的开头点明了地点和背景:在幽静的别苑东侧,有一片新开的荷塘,荷花正红艳盛开。这里的“秘省仙郎”可能指的是一个高雅的地方或人物,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接下来,诗人用“幽芳渺渺”和“疏影亭亭”来形容荷花的姿态。荷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仿佛来自遥远的“三湘”之地(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象征着远方),而荷花的影子则在水面上清晰可见,亭亭玉立,显得非常优雅。

诗的第三句进一步描写了荷花的美丽和周围的环境。清晨的雾气使得荷花的香气更加浓郁,仿佛能浸湿人的衣裳;而秋风吹过,荷叶上的露珠随风飘落,如同仙女的罗袜轻盈起舞。这里通过“香湿琼衣”和“尘消罗袜”这两个意象,将荷花与仙境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最后两句“玉堂归后青藜照,竞拟金莲出上宫”则带有一种寓意。玉堂可能指的是高贵的地方,青藜则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回到现实世界,荷花的美丽依然会让人联想到仙境,仿佛是从天上宫阙中走出来的金莲一般。这里表达了荷花不仅在外表上美丽,更在精神上给人以启迪和升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荷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它的外在美和内在韵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荷花不仅是自然界的美丽存在,更是诗人心中高洁、优雅的象征。

陆树声

陆树声(1509年-1605年),字与吉,号平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晚明官员。)家世业农,从小种田,暇时苦读,嘉靖二十年(1541年)会试第一,得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因父亲病重回乡,服丧三年。其后数次辞官,又被起用。返回朱家角后,闭门谢客,安度晚年,九十七岁病卒,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平泉题跋》、《耄余杂识》、《长水日记》、《陆文定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