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日夜思念远方爱人的孤独心境,情感细腻动人。
前两句用"朝云暮雨"和"雁来雁去"的自然景象,暗示思念之情如影随形。大雁尚能往返,而思念的人却迟迟未归,形成对比。
中间四句通过"玉枕泪痕"、"银灯不眠"的细节,具体展现了主人公夜不能寐的相思之苦。仰望明月时觉得月亮也含着思念,低头看流水时又想托流水捎去情话,这些想象让思念显得更加真切动人。
最后两句回忆起初听爱人歌声时的场景,那时就已种下相思的种子。如今歌声犹在耳畔,却只剩寂寞相伴,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用日常景物和动作来承载深沉情感,把抽象的思念写得可触可感。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那种望穿秋水、辗转难眠的相思滋味。诗中"玉枕"、"银灯"等意象既典雅又不晦涩,很好地平衡了艺术性和通俗性。
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