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秋水渺无极,愁心送白云。
西风何太急,北客独先闻。
旅梦苍烟寺,樵歌黄叶坟。
江南鲜矰缴,雨夜尚呼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秋日雨夜听到雁鸣时触发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用开阔的秋水与飘荡的白云,营造出天地苍茫的意境。"愁心"二字直接点明主人公的忧郁心情。西风急吹暗示季节已入深秋,而"北客"(北方来的游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暗示他独在异乡的孤独。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游子的生存状态:白天在苍烟笼罩的寺庙暂歇,听到的却是樵夫在黄叶坟场的歌声,这种阴郁的意象暗示着生活的艰辛。而江南虽然少猎箭(鲜矰缴),但雨夜中仍能听到雁群互相呼唤——这恰恰反衬出游子无人相伴的凄凉。

全诗最动人的是最后这个细节:大雁尚能呼朋引伴,而人却形单影只。通过人与雁的对比,把漂泊者"众人皆聚我独散"的孤寂感写得格外深刻。西风、黄叶、雨夜等意象的层层渲染,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浸透秋雨的乡愁。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