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到夜晚的宁静庭院,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闲适悠然的心境。
上片写白天的场景:漫长的夏日,空无一人的庭院里,竹影("琅玕"指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带来丝丝凉意。诗人在北窗下困倦小憩,清凉的微风仿佛把梦境都拉长了。这里用"摇寒"和"困卧"两个细节,生动表现出夏日午后的慵懒惬意。
下片转入夜晚:月亮从东边山岭升起,清冷的月光洒在枝叶扶疏的竹影上。最妙的是结尾两句,诗人观察到竹叶上的露珠在月光下晶莹剔透,像无数颗明珠般闪烁,圆润的露珠更显清澈透亮。这里用"万珠明"的比喻,把寻常的夜露写得格外灵动。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午后的竹影摇凉,到月升东岭,最后定格在露珠特写。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光影、温度、梦境这些细微感受的捕捉,自然流露出远离尘嚣的闲适之乐。最平凡的自然景物——竹子、月光、露水,在诗人的笔下都焕发出宁静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