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令诒归松江 其一

去国名何减,还山意有馀。
未成三亩隐,且傍九峰居。
乡物传鲈鲙,门生议蟹胥。
他时小儿子,看读五车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令诒辞官回乡(松江)的事,字里行间透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文人雅趣。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辞官回乡的洒脱
开头"去国名何减"说离开京城官场,名声并不会受损;"还山意有馀"则暗指回乡的心意比当官更强烈。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朋友主动选择自由的决心。

2. 乡居生活的惬意
中间四句像一幅田园画:虽然还没实现"三亩地"的隐居理想,但能住在九峰山旁也很满足。老乡送来鲈鱼("鲈鲙"是松江特产),学生们讨论着用蟹酱("蟹胥")下饭。这些日常细节充满烟火气,比官场应酬更真实动人。

3. 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两句最温馨:想象朋友的小儿子将来"看读五车书",用"学富五车"的典故,既夸孩子聪明,也暗含对朋友耕读传家生活的赞赏。把读书和乡居结合,正是古代文人的理想生活方式。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送鱼蟹、聊美食这些小事,写出大情怀。没有直接说"隐居真好",但通过鲈鱼、九峰山、孩子读书的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返璞归真的快乐。就像我们现代人羡慕"逃离北上广"的故事一样,古人这种放下名利、回归本真的选择,永远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