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登长啸图

在涧幽人乐考槃,南山白石夜漫漫。空林无风万籁寂,长啸一声山月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场景,充满宁静孤寂的意境美。

前两句"在涧幽人乐考槃,南山白石夜漫漫"勾勒出画面背景:住在溪涧边的隐士(幽人)自得其乐,南山的白石在漫漫长夜中显得格外醒目。这里用"白石"和"夜漫漫"的对比,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后两句"空林无风万籁寂,长啸一声山月寒"是点睛之笔:没有风的树林万籁俱寂,突然一声长啸划破寂静,连山月都仿佛被这声音惊得变冷了。这里用声音(长啸)和视觉(寒月)的联动,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回荡在山谷中的啸声,感受到月光的清冷。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动静结合:从极静(无风万籁寂)到极动(长啸一声),产生强烈对比
2. 通感手法:把声音的穿透力转化为月光的寒意
3. 隐士形象:通过环境衬托出一个超然物外、孤高自适的隐者形象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描绘这样一个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隐士生活的孤高与自在,体会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