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蘧非南归 其一

来是朱炎候,归仍溽暑时。
也知心匪石,那不鬓成丝。
去路歧南北,羁栖感别离。
故山应自好,莫负再来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朋友南归时的复杂心情,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

前两句点明时间背景:朋友来时是盛夏(朱炎候),归去时仍是闷热难耐的暑天(溽暑时)。这里用天气的炎热暗示离别时内心的焦灼。

三四句用比喻说心事:虽然知道朋友的心志坚定(心匪石,即不像石头般顽固),但看着彼此花白的鬓发(鬓成丝),还是忍不住伤感。这里把岁月流逝和人生聚散巧妙结合。

五六句写现实困境:朋友要向南而行,而自己仍滞留北方(歧南北),这种被迫分离的状态(羁栖)让人倍感无奈。"感别离"直接点出主题,简单三个字道尽离愁。

最后两句是温暖的叮嘱:故乡山水想必依旧美好(故山应自好),希望朋友别忘记再相聚的约定(莫负再来期)。在伤感中透出对未来的期盼,让整首诗的情绪得到升华。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话家常,但通过季节变化、白发渐生、南北分隔这些生活细节,把中年人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与豁达都写活了。最打动人的是那份质朴的牵挂——既理解朋友归乡的选择,又期盼着后会有期。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